碧水潤民生 詩意共長流
——濰坊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深度觀察
人類沿河而居,城市因河而建,文明伴河而興。
近期,我市對流經(jīng)中心城區(qū)的白浪河、張面河、虞河、小于河、浞河、白沙河、麻溝河七條河流進行提升改造。這是七條自然之河、生態(tài)之河,奇石綠植、布局精巧,親水步道、別具匠心,如同七條飄舞的絲帶穿城而過;這又是七條歷史之河、人文之河,每條河都設置了一個文化主題,悠悠流水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動聽的故事。
自市委、市政府確定開展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以來,在市政協(xié)、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各民主黨派的統(tǒng)籌調(diào)度下,行動專班各牽頭領導、各市級包靠領導和各民主黨派主委一線協(xié)調(diào)、領銜攻堅,各相關屬地黨委、政府主動領責擔責、加力推進,市城管局靠上服務、積極作為,市直各部門各盡所長、廣泛參與,因地制宜開展水岸共治,打造了移步異景的生態(tài)空間,繪制出七河宜居的新畫卷。
白沙河畔休閑空間
01
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與河流?
河流是城市生活的容器。
在人類歷史上,河流一直是文化的發(fā)源地。行走在城市河流兩岸,我們尋訪的是散落在歷史深處的河流文化。城市濱水空間作為一種稀缺的公共資源,為人們提供了聚集、交往、消費、觀賞、游憩等活動的空間場所,具有景觀、生態(tài)、文化和商業(yè)價值。高品質(zhì)的城市濱水空間是市民公共生活的理想容器,市民在此的生活與活動又成為它的重要內(nèi)容。它的復興與發(fā)展能夠成為城市或區(qū)域復興與發(fā)展的催化劑,帶動城市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及文化復興。
濱水空間,描繪著城市的多樣表情,呈現(xiàn)著融入城市的生活方式。高品質(zhì)的城市濱水空間是市民公共生活的理想空間,市民在此的生活與活動又成為河流的重要內(nèi)容。何以讓河流成為“心中有人民”的河流?簡單來說,就是建立河與人的鏈接。這種鏈接,并不簡單地包含“人在畫中游”這種人與景觀的鏈接,更包含“人與河流衍生的人文歷史”的鏈接。
河流不僅賦予城市生命與活力,更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水空間的提升改造對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旨在進一步改善城市環(huán)境,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這一便民惠民之策充分體現(xiàn)出濰坊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便民服務有機結合,為城市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白浪河成為濰坊青年喜愛的潮流聚集地。
02
碧水煥新顏,城市更“友好”
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它賦予城市靈動與生機。
在開展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的過程中,濰坊市充分利用河流資源,打造出兒童友好、青年友好、運動友好的特色空間,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能在濱水空間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這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品質(zhì)和魅力,更體現(xiàn)出城市對人的關懷和尊重。
濰坊的標志性雕塑“灰姑娘”(《春之歌》)
白浪河之于濰坊,就像黃浦江之于上海,塞納河之于巴黎,白浪淙淙,穿城而過,幸福流淌,人水城在此相交共融,繪就一城繁華煙火。當生機勃勃的潮流聚集地“遇”上青年,城市發(fā)展澎湃起青春動能。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中,白浪河作為濰坊青年喜愛的潮流聚集地,突出了青年友好主題元素,增設了《春之歌》雕塑小品和“青春有你”互動舞臺,整修鋪裝地面達1600平方米,更換沿河木質(zhì)平臺,修復沿河景觀燈,并規(guī)范設置了攤點群……一系列舉措構筑起了青年友好生活圈,讓白浪河西岸成為青春活力四溢、商業(yè)氛圍濃厚、服務設施齊全的“青年友好”型商業(yè)空間。
城市回歸濱水,居民親近河流,這是城市發(fā)展的新趨勢。一座城市的更新,往往在細微之處彰顯精神,讓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到美好生活的點點滴滴。
麻溝河沿岸成了市民們鍛煉身體、享受健康生活的好去處。
在麻溝河沿岸,為了方便市民科學健身,營造安全、舒適的戶外健身環(huán)境,打造運動友好型城市,這里增加修繕了體育器材,修補翻新了塑膠跑道,設置了智能垃圾分類箱,修復了景區(qū)木棧橋……全齡友好型社區(qū)后花園的建成,最大限度滿足了群眾體育鍛煉活動的需求。
無論是清晨的慢跑,還是傍晚的健身操,麻溝河沿岸成了市民們鍛煉身體、享受健康生活的好去處。
依托公園綠地形成自然教育場所,白沙河以其寧靜優(yōu)美的濱水風光,成為孩子們的天然“課堂”,為河畔玩耍的孩子們編織了一幕幕難忘的童年記憶。在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中,白沙河突出了兒童友好、老年友好主題元素以及便民服務特色元素,提升改造涉水橋,設置遮雨棚、石桌石凳等便民設施,建設兒童樂園,為居民提供了休閑、運動、娛樂等多種類型的場所,著力打造出了人性化共享空間。
城因有水而更加靈動,人因親水而更為包容。隨著更多濱河空間的改進提升,濰坊正在變得更加溫暖而富有活力。
張面河畔的景觀小品
03
水脈文脈相映,濰坊風華璀璨
濰坊,一方鐘靈毓秀之地,名士輩出、人才濟濟,文光璀璨似斗射華芒。在悠悠歷史長河中,閃耀著中華文化的熠熠光澤,傳承著民族精神的浩然氣韻。
水脈與文脈,如雙翼齊展,輝映出濰坊這座城市的璀璨風華。濰坊的河流,宛如時代的書頁,承載著璀璨的文化。水脈與文脈的交融,點亮了城市的璀璨風華。
張面河畔的濰韻清風廉潔文化園,通過加裝雕塑小品、制作宣傳版面、改造市政設施,將濰坊古代先賢、革命先輩、時代先進人物的勤廉事跡及鏗鏘名言以“小而精”“雅而美”的形式融入園林景觀,打造出濰水廉意、聽雨亭、德政千秋、枝葉園、知廉成語、楹聯(lián)賞析、廉潔箴言、詩賦詠廉、廉韻流芳等九大板塊,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廉潔文化特色元素,讓廉潔清風浸潤人心。
小于河畔
漫步于碧水廊道,猶如踏入時光隧道,聆聽河流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沿著小于河前行,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的塑像巍然屹立,那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傳奇存在。魯迅先生曾言:“論收藏,莫過于濰縣的陳介祺。”《清史稿》亦盛贊其“所藏鐘彝金石為近代之冠”。他收藏的青銅器數(shù)量眾多,其中毛公鼎更是馳名中外,珍貴至極,成為收藏家們競相追逐的瑰寶。在流傳過程中,毛公鼎演繹了無數(shù)離奇曲折的故事,更有仁人志士不惜以身家性命護其周全,使其免遭日本侵略者的搶掠,成就一段驚險傳奇。
虞河畔和平廣場
每一條河流,皆流淌著厚重的歷史。在虞河之畔,和平留下了最為深刻的烙印。百年滄桑,風雨樂道。徜徉在虞河岸邊,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的每一座建筑都似一位位歲月的見證者,輕聲向我們訴說著一百多年來這里發(fā)生的故事。百年風云激蕩變幻,銘刻著世界共同的悲愴記憶,承載著中西方人民的無限牽掛,成為國際和平城市的永恒坐標。
對于城市來說,河水流淌,文韻流芳,是城市風貌和精神的立體化展示,是“面子”和“里子”都精致的“雙面繡”;對于市民來說,是對城市水脈文脈交融的立體化感知。
浞河將基礎設施與手工藝、民間藝術融合。
濰坊的手工藝和民間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風箏、年畫、核雕、嵌銀漆器、絲綢等200余項傳統(tǒng)工藝在當代依然鮮活存續(xù),形成了濰坊地域文化的鮮明特征。浞河在中心城區(qū)七河提升百日攻堅行動中別具一格,突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民間手工藝特色元素,以“便民惠民、弘揚傳統(tǒng)”為宗旨,設置濰坊民間藝術主題公園雕塑,精心打造市民活動廣場、民間藝術廣場、手工藝與民間藝術城市廣場。將基礎設施與手工藝、民間藝術完美融合,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濰坊市作為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的深厚歷史底蘊。
漫步河畔,我們看到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卷躍然眼前。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魯萍/文圖
責任編輯:邢敏
一審:邢敏 二審:李倩 三審: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