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進入暑期,有“魯東明珠”美譽的濰坊十笏園博物館迎來客流高峰。講解員作為館內(nèi)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將景區(qū)的故事娓娓道來,可謂是一張行走的文化名片。8月2日,記者跟隨曹程龍的腳步,體驗了一把高溫下講解員的辛苦與不易。
曹程龍(右)為游客講解。
當天上午9時30分,天氣悶熱無比,不少游客在排隊入館。曹程龍是當天首位出工的講解員,她整理好妝容,佩戴好遮陽帽及麥克風,熱情地招呼著游客。“各位游客大家上午好,歡迎來到濰坊十笏園博物館參觀……”曹程龍嗓音甜美、面帶微笑,游客們紛紛被她的講解吸引。
曹程龍臉上的汗珠
濰坊十笏園博物館是江北民間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蘇州式園林風格的建筑,館內(nèi)建筑小巧精致,不會阻擋游客視線,這意味著陽光可以直接照射到人身上。從這間房屋穿梭到另一間房屋,步行僅十幾分鐘,已經(jīng)有不少游客汗流浹背。他們不停地扇著扇子,仿佛只有這樣才能緩解悶熱。曹程龍臉上的汗珠也滾滾而落,她小心翼翼地用手背抹了抹汗。
曹程龍(左二)為游客講解。
眼前的這支旅行團人數(shù)有20余人,為保證講解效果,曹程龍不自覺提高了音量。講解結(jié)束后,曹程龍迅速返回辦公室。記者看到,她摘下麥克風后,頭發(fā)已被汗水浸濕。曹程龍擦了擦汗,大口喝著白開水,想讓自己盡快涼快下來。像這樣的講解,曹程龍每天至少要講解三次,一次大概要走兩三千步。無論多熱的天氣,只要游客有講解需求,她就會第一時間出工。
講解結(jié)束,曹程龍額頭上布滿汗珠。
今年24歲的曹程龍,大學學的是播音專業(yè),入職時間不足一年,卻早已習慣了這份工作。“濰坊熱的是天氣,濰坊十笏園博物館里熱的是人氣。”曹程龍說,作為一名年輕的講解員,能通過自己的講解來推介濰坊,讓游客了解濰坊的歷史和文化,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這個暑期,她希望能有更多人來濰坊,體驗“魯東明珠”的魅力。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超/文圖
實習生:王儷穎
責任編輯: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