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然而,隨著現代農業(yè)科技的進步,“南橘北枳”的定律已被打破。在坊子區(qū)坊城街道水墨莊園,43歲的劉會萍將“南果北繁”成功實踐,讓“移來果香更覺甜”,為現代特色農業(yè)發(fā)展開拓了新路徑、做出了新示范。
紅彤彤的火龍果掛滿枝頭,即將迎來豐收。
7月8日,記者走進水墨莊園的熱帶水果種植大棚看到,芒果、火龍果、西柚等熱帶水果在這里“安家”。“我們的火龍果即將成熟,現在已經進入管護的關鍵期。”劉會萍介紹,目前,水墨莊園已經建成20多個溫室大棚,占地150余畝,成功引種馴化熱帶水果30余種,包括枇杷、嘉寶果、芭樂、沃柑、血橙等,每個月都有三四種熱帶水果可以采摘,實現了“隨時可參觀、四季可采摘”。
以前由于運輸路途遠,南方水果大多是在尚未完全成熟時就采摘下來,運到北方地區(qū),再通過人工手段催熟,吃起來口感會相對差一些,所以劉會萍有了“南果北繁”的想法。
劉會萍在查看芒果的生長情況。
然而要將南方水果順利地移植到北方地區(qū),卻并非一件易事。劉會萍剛開始嘗試“南果北繁”時遇到了不少挫折,一切都得從頭學起。“有些品種不是移過來就能成活。特別到了冬季,如果遇到一場寒流,大棚保溫做不好的話,就會把棚里的熱帶水果樹凍傷、凍死。”劉會萍說,還有一些水果對土質要求特別高,比如楊梅,對土壤的酸堿度比較挑剔。要想在北方種植并不簡單,為了給果樹打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她對果樹生長的土壤、溫度、濕度、病蟲害等實時監(jiān)控,根據植物生長模型自動反饋調節(jié)。
一個個檸檬掛滿枝頭。
今年是劉會萍“南果北繁”的第13個年頭。多年的種植經驗讓劉會萍越來越重視科技投入和精細化管理。她引入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把水溶肥加入到施肥箱進行自動攪拌溶解,注入地下輸水管道,替代過去人工灌溉和施肥方式,通過運用現代農業(yè)技術,實現了熱帶水果跨季節(jié)、跨區(qū)域規(guī)?;N植。
為了真正實現“南果北繁”,形成特色產業(yè),水墨莊園與山東省果蔬研究所、濰坊市農科院等單位展開合作,通過專家現場研究指導,提高南方水果品種的馴化效率。同時,全面提升園區(qū)硬件配置,保證南方苗木的成活率和果品的品質。目前,莊園全部推廣灌溉系統(tǒng),不僅省水省人工,而且還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求。“目前盛果期的果樹畝產量能達到2500公斤以上了,收入相當可觀。”劉會萍介紹。
棚內,血橙生長正旺。
“南果北繁”作為一項創(chuàng)新產業(yè),除了有情懷,還需要不斷地學習科學管理,讓科技賦能特色農業(yè)發(fā)展。最近這幾年,劉會萍開始用技術支撐來推動模式復制,進而實現“南果北繁”小眾市場的產業(yè)化良性發(fā)展。她已成功推廣復制以“南果北繁”為主題的園區(qū)20多家,促進水墨莊園與山東農業(yè)大學共同組建成立山東省“南果北繁”創(chuàng)新研究院,圍繞“南果北繁”產業(yè)發(fā)展中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技術服務、人才培訓、規(guī)劃指導,促進雙方的科技成果在濰坊市的轉化落地。
劉會萍查看火龍果的生長情況。
“我們現在每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同時,還吸納農村閑散勞動力,帶動就業(yè)。”劉會萍說,他們牽頭成立“南果北繁”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將更多科研院所的智慧引向田間地頭,并通過聯盟進行信息共享,較好地促進“南果北繁”的健康、良性發(fā)展。
“既然選擇‘南果北繁’,那就好好種,把它種出學問。”劉會萍將持續(xù)以創(chuàng)新為主導,進一步培育“南種北繁”水果新品種、研究設施農業(yè)管理新手段、探索休閑農業(yè)精品園區(qū)建設管理新模式,并及時總結產業(yè)模式,打造示范效應,讓以“南果北繁”為主題的精品園區(qū)建設從規(guī)劃投資到建設運營都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復制,帶動更多人致富。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杰/文圖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