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體現農民思想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1-28 10:48:44
《男十忙》
楊家埠年畫體現著農民豐富的思想、彩色的夢想,年畫《男十忙》上詩句寫“一百二十行,莊農打頭強”。農民的文化意識中,身份微賤的神靈保佑自己,更為現實可靠?!恶R下雙駒》《四鋤三柄》更實實在在地體現著厚重的農民文化情結。
《男十忙》推崇莊農 杠本子源于蒲松齡
《男十忙》是最受農民歡迎的年畫,畫著全部農事過程,寄托著盼望豐收的理想。畫上的“杠本子”寫道:“人生天地間,莊農最為先。五谷豐登歲,太平豐收年。”顯然,頭兩句來自馬益著編著的《莊農日用雜字》。馬益著,臨朐人,歷代臨朐縣地方志書都記其生活于清乾隆年間。由此斷定,《男十忙》年畫的創(chuàng)作至早不超過這一時期。
而有的畫店印制的《男十忙》,題詩卻是這樣的:“一百二十行,莊農打頭強。太平真富貴,春色大文章。”這樣的詩句來自哪里呢?后來年畫研究專家們發(fā)現,《男十忙》遭遇蒲松齡了。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講,讀書人張君卯一輩子沒考上舉人,只得當村塾謀生,夢中作“打油詩”自嘲:“詩云子曰都休講,不過是都都平仗,全憑著佛留一百二十行。”故事的后面,蒲松齡還解釋,“都都平仗”是村塾先生對古書詞句“郁郁乎文哉”的訛讀,村塾里“有訓蒙書,名《莊農雜字》,其開章云:‘佛留一百二十行,唯有莊農打頭強。’”
蒲松齡是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離開人世的,“一百二十行,莊農打頭強”的《莊農雜字》,他在世時便流傳在了鄉(xiāng)間,這就是畫上題詩的源頭?!赌惺Α纺戤嬐嘎吨@樣的歷史訊息:清康熙年間,這里的年畫已進入盛期;更重要的發(fā)現是,乾隆年間馬益著的《莊農日用雜字》并非獨立創(chuàng)作,康熙時就有了可供參考的《莊農雜字》藍本。
身份微賤四位神明 各司其職護佑農民
神像畫是楊家埠年畫的重要題材,從天官賜福的“文武”財神,到一家之主的“灶王”神像,不下一百余種。年畫業(yè)鼎盛時,村上許多畫店正是靠刻印神像畫發(fā)了財。在眾多的神仙中,有四位身份微賤的“小人物”。
《蠶姑宮》是楊家埠歷史最長的年畫,據調查,明代《三代宗親》畫之后就出現這張年畫了?!缎Q姑宮》上供祭的是保佑絲繭豐收的“蠶神”,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蠶神是遠古帝王黃帝的侍妃嫘祖。楊家埠的《蠶姑宮》卻不是這樣畫的,“蠶神”變成了農家勤勞的“二姐”,衣飾簡樸的“二姐”正在畫中喂蠶。畫面上的題詩寫得明白:“人食桑葚甜如蜜,蠶吃桑葉吐黃紗,二姐看蠶多勤謹,蠶盛戶戶第一家。”
第二位畫的是保佑騾馬的“馬王爺”,年畫藝人把這畫叫作“牛子”。三只眼睛、臉上三撮紅毛的神仙身披紅袍,端坐在大車上,駕車的牛馬驢騾四種牲口全都有了,車上滿載著金銀財寶,還豎起寫著“日進斗金”“牛馬平安”字樣的兩面小旗。究其人物原型,是漢朝武帝時的匈奴人金日磾,被漢朝俘虜后,因擅長養(yǎng)馬,做了給漢武帝養(yǎng)馬的太監(jiān)。過年時,農民把這種神像畫貼在自家木輪大車上。
第三位在藝人的口頭上叫作“三判子”。“判子”是年畫里面目猙獰、心眼兒卻好的神人的稱謂,“大判”是鐘馗,“二判”是“判官”,只憑“三判子”這樣的叫法,就可以知道這神仙的身份是怎樣的低微了。一身衣衫襤褸,面目丑陋。然而,卻揮舞著一把兇猛的寶劍,頭上還飛出一只賜福人間的蝙蝠。這神仙的真名叫“打豬鬼”,專門保護農家喂養(yǎng)的豬玀,年畫張貼的位置是豬欄上的門板,所以又叫做“欄門判”。
第四位甚至沒有姓名。根據職責,藝人們叫他“單座門神”。“門神畫”是對畫,左右貼在兩扇大門上。那是財主家過年的事情,窮人有時落進單扇門板的境地。單扇門板的窮人也需要神靈的保護,“單座門神”畫上年畫了,什么神靈不知道,只是根據眾多門神畫中隨意描摹出了一位神仙。
農民的文化意識中,身份微賤的神靈才是冥冥中自己最現實的庇佑。
馬下雙駒象征富裕 年畫聯展贏得喝彩
在自然農業(yè)千百年漫長的社會發(fā)展中,馬成為了農民富裕的象征。養(yǎng)了牛,莊戶人就成了小康家境;拴了騾馬,便成了人人仰臉說話的財主。倘若母馬一次生下兩頭騾駒,真是“天官賜福”的大事了。楊家埠有這樣一幅傳統(tǒng)的年畫:除夕之夜,財神推著獨輪車走進一戶人家,于是家中的母馬就產下了兩頭騾駒,主人連忙迎財接福,樂不可支地唱出了自己的心聲:“財神進了門,碰見有福人,母馬生雙駒,富貴萬萬春。”
經過歷代年畫文化的積累,這畫又成了重大喜慶吉祥的樣張。1977年,原文化部在首都北京舉行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新創(chuàng)作木版年畫三家聯展。時任山東省文聯黨組副書記的周堅夫率隊來到楊家埠,部署創(chuàng)作任務。楊家埠畫師楊明智舊瓶裝新酒,創(chuàng)作了新年畫《馬下雙駒》:青枝綠葉的長蔓兒爬上葫蘆架,架上倒垂下一個葫蘆娃,綠蔭里是匹赤炭般火紅的母馬,正用寬大的鼻嘴親著兩匹小馬駒,公社飼養(yǎng)員給母馬披上了綠綢新被子。一幅農家樂的畫,繚繞瑞氣,躍然紙上。周堅夫揮筆在畫面題下“歌謠”體詩句:
葫蘆開花蔓兒長,
公社喜事傳四方。
打倒四人幫,
人民得解放。
母馬生雙駒,
為咱添力量。
晉京參展,觀眾一片喝彩。作為木版年畫藝術代表,楊明智一舉成名,次年參加了全國第四次文代會。
《四鋤三柄》受歡迎 農人向往好年景
“楊家埠,臘月忙,家家戶戶印灶王”。楊家埠印的“灶王”神像畫上方還附印著一張當年的“莊家會”,“莊家會”是以干支紀年法和二十四農時節(jié)令為主的日歷圖,不懂歷法的農民一看,什么都“會”了。“莊家會”另一個作用是,農民們在上面預測著豐歉的年景:大年過后的第四天是“丁”日,“丁”就是鐵,鐵可以打成鋤頭;上一天是“丙”日,“丙”諧音代表著鋤柄。“鋤”和“柄”占下的日子一高,肯定是個農事繁忙的年份,衣足飯飽的年景來了。
畫師們靈機一動,一幅受歡迎的年畫創(chuàng)作出來了:短工市上,兩個打工的老農在悠然地啃著大餅,任前來顧工的財主百般央求,就是不下市干活,旁邊豎著四把閑置的鋤頭。短工們在等待更好的勞動報酬,正如畫上題詩所說:“太平豐收年,短工犯了難。東莊飯食好,西莊多給錢。”畫名就叫《四鋤三柄》。現如今,若不了解農民的歷史文化,是看不懂的。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