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 多有吟詠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10-31 16:55:49
周亮工
《濰縣志稿》中涉及和記載流飯橋村40余處,在當(dāng)時濰縣眾多村莊中實屬罕見。流飯橋村曾出現(xiàn)在文人雅士的詩中,如明末濰縣知縣周亮工、清代寒士郭麐等人。古鎮(zhèn)流飯橋以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成就了這樣的歷史光彩。
周亮工詩贈王來和 淚滴紙頁寄深情
熱心地方文史的人士,對明崇禎十四年(1641)任濰縣知縣的周亮工一定耳熟能詳。
周亮工任濰縣知縣后,正值國家多事之秋,清兵大舉入塞,攻下省垣濟南,城池相繼陷落,山左之地,岌岌可危。明崇禎十五年(1642),清兵東下,以萬余兵力包圍濰縣城,企圖攻下城池。周亮工與全城軍民同仇敵愾,拼力堅守。關(guān)鍵時刻,他自書“周亮工之尸”于胸前,激勵士氣,連其小妾都登上城頭,擂鼓助威,誓與縣城共存亡。浴血奮戰(zhàn)90余日,終使清兵退去,轉(zhuǎn)危為安。這故事多少年后還感動著世世代代的濰縣人。周亮工曾寫下了一首淚滴紙頁的詩:
白浪河邊路,相看轉(zhuǎn)自哀。
夢余萊子國,淚盡越王臺。
瘴雨閑成陣,江舟暗欲回。
遙憐新荔熟,嶺外客能來。
從字面上看沒有任何關(guān)于流飯橋村的字眼,其實,詩中包含的沉重感情與流飯橋密切關(guān)聯(lián)。詩前有小序:
前歲冬,予求比入閩,萊濰王來和欲徒步相從。會來和亦有家難,予力止之。今年夏,來和間關(guān)七千里,乃抵三山。泣語予曰:“惠州果不在天上。小子不敢妄附故人,恥宿言不踐耳。”于其歸,賦此志感。
這位萊濰王來和,實為流飯橋村人,被簡略地記載于村中的《王氏族譜》中。年代久遠,具體生平已淹沒在歷史中,但從序中對話可以看出,王來和當(dāng)屬一販夫走卒。布衣之屬,人微言輕,感念故人,一言九鼎。不遠七千余里探望,再加此時周亮工已在復(fù)雜的心情中降清,執(zhí)手分別,淚眼相對,成就了流飯橋小鎮(zhèn)一個感人的故事。
橋頭明月吊祭故國 囊沙河孤山入詩中
循著上述的沉郁情感,后來,周亮工又寫下了《寄濰縣楊再遽蔡漫夫于鳴岐》:
流飯橋頭月滿林,
囊沙河上樹蕭森。
長風(fēng)白浪魚書遠,
細雨孤山客夢深。
賣餅誰留車下士,
解驂獨感座中心。
自憐華發(fā)垂垂老,
更對斜陽撫劍鐔。
蔡漫夫,《濰縣志稿》有傳,萊濰辛冬村人,一代高士,詩格蕭嫻。孤山,舊時屬濰縣,俗傳商朝亡后,王朝近族伯夷、叔齊曾在此不食周粟,采薇為食隱居;囊沙河,是指濰河,淮陰侯韓信曾在河上囊沙筑壩,勇破敵軍,建功立業(yè)。想起與流飯橋鎮(zhèn)上王來和那一段兩相深情,懷念濰縣意氣相投的故人,身處違心降清逆境的詩人,雖已時至暮年,面對樓頭一片殘陽如血,依然感慨萬端,情不自禁撫起腰間的長劍。小鎮(zhèn)有幸再次出現(xiàn)在這江山易主、故國吊祭的詩篇中。
王石巢雪夜探郭麐
過流飯橋驢背吟詩
讓小鎮(zhèn)走進另一種詩意境界吧。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寒士郭麐出脯金買薄田在大于河?xùn)|岸楊家莊村附近修建茅舍草堂,避城入鄉(xiāng)居住。具體位置,詩人在自己的吟唱中說得很清楚:“歲次丁未居楊峽,招提西北路雙岔??蛠淼春蠼謽洌黄缮际枪?。”舊時,出流飯橋東閣,跨過大于河?xùn)|北折,有一條通往楊家莊的小路。諸城詩人王石巢是郭麐的舅輩遠親,有一天,他要來探望郭麐了?;蛟S,他是從省垣濟南方面來的。當(dāng)走過流飯橋頭時,已是暮色四圍,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小雪花。王石巢詩興大發(fā),騎在驢背上吟下了一首詩歌:
流飯橋連楊峽村,
寒鴉古木日黃昏。
阿甥不識在家未,
雪夜騎驢客到門。
感謝這位自比為“細雨騎驢入劍門”孟浩然的文人騷客,他讓流飯橋小鎮(zhèn),難得地出現(xiàn)在了這安謐幽靜的詩境里。
古鎮(zhèn)文化底蘊深厚
《濰縣志稿》多有記載
魏延之,濰縣萊章村人,自述“余居去流飯橋不數(shù)里”。飽讀詩書,清道光十一年(1831)考中舉人,文名鵲起,文章為一時之翹楚,舉為濰縣“鄉(xiāng)飲大賓”。封疆大吏劉鴻翱慕其名,聘為記室,在流飯橋鎮(zhèn)上留下了大量的筆墨?!锻跏献遄V》修纂完成后,魏氏親自為之作序。村人王棕妻子,青年守寡,勤儉持家,薄有積蓄。不幸王棕的兩個弟弟夫婦相繼去世,留下兩個孤苦無倚的孤兒。王棕妻子深明大義,接到自己家中撫養(yǎng),終使兩個侄子結(jié)婚生子,成家立業(yè)。村中公議,欲立碑表彰。少數(shù)人卻以沒有得到官府批準為“僭越”。魏延之聽說后,為其事跡所感動,力排眾議,親自書寫了碑文。文中慨然寫道:“旌淑別慝(tè),朝廷之權(quán)也;揚清激濁,儒者之心也……書婦節(jié)以風(fēng)勵末俗,而助王化之所不及,奚不可者?”后來,碑文被選記在了《濰縣志稿》中。新中國成立前夕,石碑尚完好地立于村中。
1931年,濰縣成立縣志局,聘請陳蜚聲、劉金第、丁錫田等地方知名學(xué)者主撰縣志。歷經(jīng)十載風(fēng)雨,終于在1941年印刷成書,這就是后來的《濰縣志稿》,成為一部研究濰縣歷史的信史資料?!吨靖濉飞婕昂陀涊d流飯橋村40余處,遍及《通紀》《疆域》《民社》《營繕》《教育》《武備》《人物》等主要篇目。在當(dāng)時的濰縣眾多村莊中,實屬罕見。
責(zé)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