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物理學家劉振興 少年求學立志科技報國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2-02-14 11:21:27
劉振興在昌樂中學讀書時的學校校部。
劉振興在昌樂一中為學生簽名。
劉振興在昌樂一中作報告。
劉振興出生在昌樂縣營子村一個普通農(nóng)家,有一個雙生哥哥,小哥倆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在這里讀了小學、私塾,后來就讀于名師云集的昌樂中學,這段時光對劉振興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生于昌樂普通農(nóng)家對身邊事充滿好奇
1929年9月14日,距離中秋節(jié)不到3天,一對雙胞胎兒子的誕生,讓昌樂縣營子村劉信孚家的“團圓”更添一分喜氣,劉信孚夫妻年近四十,中年得雙生子,個中滋味不必言說。劉信孚對孩子們寄予厚望,起名劉振隆、劉振興,意為“振興家道,家業(yè)興隆”。
劉信孚識字不多,早年追隨近現(xiàn)代著名的實業(yè)家王宣忱(字元德,昌樂五圖鄧家莊人)在青島做工,妻子胡桂芳照顧著家里家外,勤勞善良。劉家當家人則是劉信孚的父親,一位方圓幾十里頗有名氣的老中醫(yī),開一間藥鋪,尤擅治天花,當?shù)厝俗鸱Q其“二寶神”。劉大夫蓄白須,常穿一件灰馬褂,時常有人家駕兩輪馬車到劉家門口,接劉大夫去看病,在村里算是最高禮遇了。
在雙胞胎弟弟劉振興的記憶里,祖父思維敏捷,遇事不慌。一個秋天,蟹肥柿紅,還是個孩子的劉振興吃了螃蟹又吃了柿子,不一會兒腹脹難受,瀉不出,尿也排不出來,全家都慌亂了。祖父靈機一動,叫道:“快灌木瓜汁!”原來祖父想到農(nóng)民為了讓柿子變軟,經(jīng)常和木瓜放一起。受此啟發(fā),他將木瓜汁灌下劉振興的肚子,奇跡出現(xiàn)了,小孩放了幾個屁,肚子慢慢變軟,尿也一滴滴地排了出來。數(shù)十年過去了,每當講起這段往事,劉振興都非常動情:“智慧在生活中,是爺爺救了我一命。”
時光飛逝,小男孩漸漸長大。斗轉(zhuǎn)星移、氣象變化,天上的這些景象,讓劉振興好奇不已。夏夜晴朗,涼風習習,他總愛依在爺爺奶奶身邊,遙望星空,聽他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打雷閃電更令他興奮,刨根問底,打探關(guān)于雷電的來歷。問號不停地從腦瓜里蹦出來,就連幫母親喂蠶、去村前小河抓魚,他也要對蠶與青蛙的發(fā)育過程探究一番。
避難路上死里逃生種下科技強國種子
轉(zhuǎn)眼間,小兄弟倆6歲了,上了本村的小學。1938年1月,日軍侵占昌樂,小學被迫撤銷,兄弟倆轉(zhuǎn)到私塾學習了兩年。1940年村里辦起新式小學,他們又重回校園。
營子村位于活躍的游擊區(qū),經(jīng)常游擊隊走了鬼子來,鬼子走了游擊隊來。有一次,日本鬼子掃蕩,為躲避追捕,母親帶著兄弟倆前往他們的姑媽家避難。半路遭伏擊,子彈從頭頂上飛過,周圍很多人中彈而亡,娘仨死里逃生……2008年10月19日,劉振興在母校昌樂一中舉行的院士報告會上,回憶起日寇的入侵:“日本鬼子的那些暴行,我見了好多,說起來非常憤恨,我雖然年輕,但一直在想,為什么他們能侵略中國,無非是我們科技和實力不行,飛機很少槍炮又不行,打不過他們,所以才受這個恥辱。當時我的思想就有個萌芽,一個國家科學技術(shù)不行,非受人家欺負。國家要不受欺負,必須發(fā)展科技。”動情的講述,給臺下朝氣蓬勃的學弟學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師云集昌樂中學,樹林里上課躲襲擊
劉振興多次提到一生當中,對他學習和工作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的兩個時段。一個就是1944年到1947年在昌樂中學讀書的這個階段。這三年,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以后的科研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1944年春,劉振興考入山東省立昌樂中學就讀簡易師范(簡稱“簡師”)。簡師相當于初中水平,畢業(yè)后可以到鄉(xiāng)村小學任教。哥哥劉振隆的成績好一些,就讀于地處馬宋西叢的昌樂中學總校,劉振興到離家一二十里外的昌樂中學山唐分校就讀。由于戰(zhàn)亂,辦學設(shè)施簡陋,食宿條件艱苦,教室借用了村民閑置的農(nóng)房,宿舍則為農(nóng)家廢棄的草棚。
但戰(zhàn)亂并未影響簡師的風氣,這里學風好,教風嚴。許多老師畢業(yè)于名牌大學,大多是從省城避難到鄉(xiāng)下來教書的?;魳溟?、鞏憲文、王笑房、劉桐軒、王云劬等名師碩儒,不辭時艱,云集昌樂中學?;魳溟獣r任昌樂中學的校長,他是北師大畢業(yè),山東省知名數(shù)學家。
分校主任是趙承懋,山東臨時政治學院畢業(yè),管理學生很有辦法,要求嚴格。有一次考試,有幾個學生做了小抄,被他發(fā)現(xiàn)了,第二天上課,趙承懋拿著戒尺板子,把作弊的學生一個個叫到講臺上。打板子,打得雖不多,卻厲害,這可震懾了坐在最前排的劉振興,讓他這輩子都記得弄虛作假的后果。日寇來襲時,老師就讓學生帶著馬扎到樹林里去上課……老師認真教,學生刻苦學,蔚然成風。
每晚7時至9時是晚自習,點不起煤油燈,學生們兩張課桌并一張,四人共用一盞小油燈,點的是花生油。主任趙承懋每節(jié)晚自習都去點名,維持秩序,督促學習?;ㄉ偷南銡庵蓖强桌镢@,有的同學用紙捻偷偷蘸油吃,負責添油的校工覺得蹊蹺,就問:“你們的油怎么用得這么快?”學生就說:“我們學習刻苦,點燈時間長。”
生活艱苦并未扼住少年朝氣。劉振興把自己的宿舍命名為“北大宿舍”。“北大宿舍”其實是學校最北面的一間草棚,原為老百姓看場護坡用的,打掃一下,墊上草鋪上席,10個人擠在一起睡。在這間破得不能再破的宿舍里,劉振興經(jīng)常組織開展學習討論,鼓勵大家發(fā)表對學習的意見和感悟。大家都問:“你住在哪兒?”劉振興他們會自豪地回答:“北大宿舍。”這個名字很快就傳遍了校園,最后連趙承懋都忍不住到“北大宿舍”瞧個究竟。
學校流散在農(nóng)村,沒有專門的操場,上體育課除了在田間跑步,沒有別的運動項目,學生們卻養(yǎng)成了跑步的好習慣。學校每次組織長跑比賽,劉振興都名列前茅。劉振興晚年談到鍛煉的重要性時深情地說:“搞科研,就像當年長跑一樣,只要工作的發(fā)令槍一響,我的心里就特別興奮,就要沖出去,而且要沖在最前頭。”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