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大修繕重現(xiàn)鼎盛模樣 系歷史第三次大修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4-14 09:27:00
濰坊城隍廟在每一個老濰縣人的心里,都有特殊的印記。這座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古建筑坐落于濰城區(qū)城關街道城隍廟街以北、北門大街以東、向陽路以西,歷史上曾熱鬧非凡、香火鼎盛,后來荒涼的模樣讓人唏噓。為保護我市這一重要文化遺產(chǎn),濰城區(qū)啟動對它的修繕工程,力求恢復古廟原貌。4月13日,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在對古廟進行修繕。
城隍廟正在大修,四周圍起圍擋市民無法參觀
4月13日,記者來到城隍廟看到,這里正在封閉施工,外面圍著圍擋,市民無法進入?yún)⒂^。與之前破敗的城隍廟不同,如今城隍廟的主體框架已建起,前后共有三座大型建筑,現(xiàn)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老濰縣的城隍廟可追溯的歷史更久。據(jù)史料記載,明洪武三年(1370年)規(guī)定州、府、縣祭祀城隍神,濰縣遂建起城隍廟,原占地超2700平方米,臨街有屋三間,中間是廟門,左右兩間均有塑馬。門前左右有中軍亭,跨街東西各有木牌坊,上懸橫匾,東書“福綏黎庶”,西書“保障金湯”。
今年八十多歲的丁先生家住城隍廟社區(qū)。他說,據(jù)傳原先進入城隍廟門后,有影壁墻,正中是甬道,東西兩側是廊房。廊房內(nèi)有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有青面獠牙的小鬼和鋸解、挖眼等酷刑泥塑像群,形象逼真,陰森可怖。再往前走,有過廳三間,然后到正殿大院。大殿端坐著城隍爺泥塑像,白面長須,官袍烏紗。再往后是后殿,殿中有城隍爺木雕像。后殿廂房中有泥塑少婦,側身睡在炕臺上,蓋著紅綾被,人稱“臥奶奶”,是城隍爺?shù)姆蛉恕?/p>
當天,記者在城隍廟里走訪看到,城隍廟主要的建筑主體還在,但西廊房有缺失,內(nèi)部塑像不在,正殿內(nèi)的城隍爺泥塑像、后殿的木雕像等不見了,也沒有了塑馬、中軍亭。
浪漫傳說引人遐想,名小吃讓城隍廟聲名遠揚
當天,記者站在這座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古院中,看著青瓦紅門,腦海中浮現(xiàn)出這座古廟輝煌時期的場景。
濰坊城隍廟是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濰坊重要的文化遺跡。據(jù)史料記載,清朝時期,城隍廟與濰縣衙門比鄰而建??h衙設在城中心大十字路口以北,兩側有兩條大街,左側是胡家牌坊街,內(nèi)有分管軍事的武衙門;右側是城隍廟大街,街中心便是城隍廟。
當時的城隍廟,廟宇雄偉高大,是老濰縣的標志性建筑。農(nóng)歷正月慶新春、五月初一至初五,這里都會舉辦廟會,老百姓求雨、祈福、消災,也會來這里祭祀。
而在有關城隍爺?shù)膫髡f中,“臥奶奶”的故事是濰縣獨有的。據(jù)傳,有一次城隍爺出巡到西南關,一女子在門前觀看,看到轎子里的城隍爺在對她笑,動了春心,相思而亡。其家人便在廟內(nèi)塑了“臥奶奶”像。這個奇異的傳說為濰縣城隍廟增添了浪漫色彩。
更讓濰縣城隍廟聲名遠揚的是著名小吃——城隍廟肉火燒。清末民初,城隍廟街上云集了一批肉火燒鋪子,他們用原始的土爐子,烤出香噴噴的肉火燒,讓人沉醉。2010年,城隍廟肉火燒制作技藝被列為濰城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八方聞名。如今城隍廟肉火燒已是聞名全國的濰坊美食名片。
城隍廟碑被譽為“三絕碑”,是國家一級文物
說起濰縣城隍廟,就不得不提鄭板橋。據(jù)史料記載,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時任濰縣縣令的鄭板橋發(fā)起倡議,帶頭捐款重修城隍廟,并親自撰文書寫《新修城隍廟碑記》,令其門人司徒文膏鐫刻于石,以記其事?!缎滦蕹勤驈R碑記》思想價值極高,文中,鄭板橋以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闡述了無神論觀點,這在當時無疑是非常超前的思想。
據(jù)記載,這塊城隍廟碑高1.9米,碑額為鄭板橋獨創(chuàng)的“六分半書”體,藝術價值非常高。碑文計20行,905字,通體為楷書。該碑因“文佳、書好、刻精”而被世人譽為“三絕碑”。鄭板橋本人對此碑也很滿意,曾在《劉柳村冊子》中寫道:“濰縣城隍廟碑最佳,惜其拓本少爾。”
鄭板橋新修后的城隍廟,東西兩廊比原先高三尺,殿廈、寢室、神像、鐘鼓重新加固粉刷,并在城隍廟大門外新建戲樓一座。鄭板橋還親自為戲樓撰寫了兩副對聯(lián),其一曰:“儀鳳簫韶,遙想當年節(jié)奏;文衣康樂,休夸后代淫哇”;其二曰:“切齒慢嫌前半本,平情只在局終頭”。中間橫匾分別為“神之聽之”和“惟德是輔”。寓道德教化于楹聯(lián)之中,用心良苦。
鄭板橋這次對城隍廟的修繕,將這座古廟推上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當時的城隍廟較為完整地記錄了明、清建筑形制,是研究山東東部地區(qū)明、清建筑的重要實例。那塊城隍廟碑現(xiàn)安放在市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鄭板橋紀念館內(nèi)存有濰縣城隍廟碑記拓片真跡。
這是歷史上第三次大修,力求恢復古廟原貌
據(jù)了解,濰城區(qū)啟動的此次修繕,是城隍廟歷史上的第三次大修。第一次大修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由縣丞張杰主持。第二次大修即是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縣令鄭板橋主持。后來,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城隍廟逐漸破敗,不復當年模樣。
近年來,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濰城區(qū)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在2014年編制了《濰城城隍廟保護方案》,濰城區(qū)文化和旅游局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進行了城隍廟文物本體修繕工程、2019年組織實施了城隍廟消防工程。
今年,濰城區(qū)又啟動城隍廟的修繕保護和展陳工程。如恢復城隍廟庭院內(nèi)的整體設計,假山、碎石、石碑、匾額等力求恢復原貌。全部完成后,還將進入布陳階段,將諸如城隍爺、“臥奶奶”等塑像陳列其中,并將原有的各類陳列補充完整,力求修舊如初,恢復城隍廟原貌。
在現(xiàn)場負責施工的專家介紹,此次修繕城隍廟,將恢復古廟西耳房,整修大殿與后殿之間的院落地面,恢復幾處舊房亭,恢復東廡、古廟院墻、月臺和古廟甬道,并在古廟前建一處廣場。修繕完畢后,能基本恢復古時城隍廟的大致模樣。
城隍廟社區(qū)居民張先生說,前些年城隍廟破敗不堪,到處是斷壁殘垣。“那時只能憑借古人留下來的文字和傳說來想象城隍廟的舊日輝煌。近幾年,濰城區(qū)開始修繕城隍廟,很讓人欣慰。”張先生說,希望通過此次修繕,還原舊時城隍廟的模樣,為后人留下念想,傳承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春暉/文
責任編輯:李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