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結(jié)深厚難以割舍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3-01 11:06:56
1948年戴德森(右)和司樂寶舉行婚禮
赫士(中)和山東高等學堂教習合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了不少國外游客,其中過去在濰縣樂道院集中營拘禁過的“難友”和他們的家屬,也借機來樂道院探訪尋舊。感到他們不僅僅是故地重游,這里面有著非常深沉的內(nèi)涵。在集中營的兩年多,是令他們永生難忘的經(jīng)歷,除了之前報道的幾位,還有一些值得尊敬的“難友”,他們都有一份深厚的中國情、一顆真摯的中國心。
戴德森目睹患者痛苦不堪回國之后棄文從醫(yī)
戴德森1919年出生于河南省崔山縣,父母在中國傳教35年。戴德森17歲回美國就讀于明尼蘇達州奧斯堡學院,攻讀歷史學。他熱愛東方文化,先是在日本東京研修東方文化,1940年來北平燕京大學深造。日軍偷襲珍珠港后,他困在北平而被拘禁,押運到濰縣集中營。在集中營的兩年半生活中,他的人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戴德森為人熱情,集中營自治委員會的管理人員讓他在醫(yī)院藥房服務。他最操心的莫過于藥物品種奇缺,縱使不時有些外援,能得到補充,但集中營里老人和兒童多,藥品仍極為短缺。他親眼目睹患者得不到足夠的藥物,在病床上翻轉(zhuǎn)呻吟的痛苦情形,甚至還看到無藥治療等死的慘狀。激蕩的內(nèi)心使他夜不能眠,他還看到那些好心的大夫,徹夜陪伴著臨終病人,撫慰他們,直到病人受盡煎熬地閉上雙眼。
德國投降當晚,兩個美國小伙興奮得忘乎所以,偷偷爬上鐘樓,猛地敲響了濰縣那座獨一無二、十里八方都聽得到的大銅鐘,鐘響后兩人才意識到這是闖禍的鐘聲。果然,緊急集合哨聲大作,日軍以為是周圍抗日部隊發(fā)起夜襲,荷槍實彈倉促應戰(zhàn)。知道實情后,立即集合全部囚徒追查審問。
日軍知道戴德森曾留學日本,略通日語,當時負責集中營安全的伊佐,立即手提皮鞭指點戴德森上前協(xié)助翻譯。伊佐十分憤怒,嘰哩哇拉地吼了一通,責令戴德森為其訓示囚徒們。戴德森當然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心中暗喜出頭的日子快到了,喜形于色地向眾“難友”說:“Kingkong剛才問大家誰去敲鐘吶?”眾“難友”不僅沒人回應,反而哄然大笑,秩序一時混亂,特別是孩子們,更是興奮得活蹦亂跳起來。伊佐頓感莫名其妙,原來Kingkong(金剛)是孩子們背地里給又矮又胖的伊佐起的綽號。伊佐再次嘰哩哇拉地重復多次,戴德森依然不急不慢地重復說:“Kingkong剛才問大家誰去敲鐘吶?”眾人依然是陣陣喧鬧。伊佐氣急敗壞地揚鞭奔向戴德森,說時遲那時快,從人群中闖出一名小姑娘,伸開雙臂,擋在戴德森和伊佐之間,大聲嚷道:“他沒有錯,你不能無故打人!”這好像一道命令,頃刻,幾乎所有的孩子,蜂擁而上,護著戴德森,嘻嘻哈哈喧鬧著,一場“美女救英雄”的故事,開始了她和戴德森的交往,這個女孩就是司樂寶,1948年他倆結(jié)為夫妻。
戴德森回到美國后,毅然決然地報考了醫(yī)學院,在醫(yī)學領域內(nèi)完成預科、醫(yī)科、見習、實習以及住院醫(yī)師等漫長的12年,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師。
其后戴德森又多次重訪濰坊和青島,并在青島協(xié)助建立康復診室。
赫士創(chuàng)辦山東高等學堂將放射學傳入中國
赫士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默瑟縣,畢業(yè)于阿勒格尼學院。1882年受北美長老會派遣,偕夫人富知彌來中國傳教。
赫士任教于北美長老會在山東登州開設的文會館,1896-1901年任登州文會館校長,他將西洋學術(shù)與中國文化相結(jié)合,開設了中國歷史、四書五經(jīng)、數(shù)學、物理學、心理學、倫理學、基督教義等課程。
1901年,慈禧太后下詔變法,頒諭各省興辦大學。應山東巡撫袁世凱之請,赫士前往濟南,擔任山東高等學堂總教習。赫士率領文會館的中外教師,在1個月內(nèi)就創(chuàng)辦起了中國第一所京外的省立大學——山東高等學堂。
學校使用的教材和各項制度完全仿照登州文會館制度。慈禧太后又頒諭全國各省仿行山東辦學經(jīng)驗,授予赫士“雙龍勛章”嘉獎其辦學的功勛,于是各省爭相聘用文會館的畢業(yè)生。赫士上書清廷仿照世界慣例實行周日休假,他翻譯了許多西方教科書,如《對數(shù)表》《熱學揭要》《聲學揭要》《光學揭要》《天文揭要》《光電揭要》等24種科學書籍。
1895年德國人倫琴發(fā)現(xiàn)一種射線,一年后正式被臨床應用檢查疾病,當時國內(nèi)報刊僅有新聞報導,至1898年赫士便通過《光電揭要》一書以“X光”稱謂首先介紹到中國來。以教科書形式在國內(nèi)介紹,赫士是第一位學者。赫士除了熱心教育,創(chuàng)辦了我國首個省辦大學,編譯了大量科學教材,還是將放射學專業(yè)傳入我國的第一人,比不少西方國家都早認識X光,這位學者竟然是在樂道院工作。赫士還創(chuàng)辦了山東第一家中文報紙《時報》。
1917年,廣文大學由濰縣西遷濟南,更名齊魯大學,赫士任齊魯大學神學院院長。1919年,赫士因堅持保守信仰而辭職離開齊魯,在濰縣另外創(chuàng)辦“華北神學院”。1922年,華北神學院遷址滕縣,后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保守派神學院。
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年邁的赫士夫婦和他們的兒子赫約翰均被日軍拘押于濰縣樂道院集中營。赫士成為集中營最年長囚徒,他放棄了國際紅十字會主持下的美日兩國交換俘虜?shù)臋C會,認為他為中國服務的任務還沒完成,把交換的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1944年,赫士病逝于濰縣集中營,享年87歲。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