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堅持晃元宵 顧客年年等著買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2-20 09:54:19
身穿白色工作服,頭戴一頂黑色的帽子,看有顧客上門,開口便是地道的濰坊話:“俺這個元宵做了快四十年了,餡和面都是手工的,你嘗嘗就知道,要幾斤?”這是2月19日,在城區(qū)民生東街與濰州路交叉口附近的元宵店內,記者剛見到店主趙秀中時的情景。從1982年開始晃元宵,這一晃就是近40年,之前他與妻子搭檔干,現(xiàn)在又手把手地將手藝傳給了二女兒,希望女兒能將這門老手藝繼續(xù)傳承下去。當日,記者采訪了這對“元宵父女”,聽他們講述多年來制作傳統(tǒng)元宵背后的故事。
和元宵打交道39年,是村里晃元宵第一人
19日中午12時30分許,在王記元宵店內,趙秀中和女兒趙靜忙活了一上午,坐在門前曬著太陽吃起了午飯。簡單的午飯過后,趙秀中起身將白大褂脫下來,在空地處抖了抖上面的面粉,準備繼續(xù)開工。
約30平方米的店內整齊擺放著一個個筐子,有的裝著成品元宵,有的裝著元宵餡。西北角處的一個不銹鋼大滾筒特別引人注目,旁邊的籮筐里裝著一個個晃過一遍的元宵。趙秀中戴上手套,熟練地拿起鐵笊籬,舀起晃過一遍的元宵,先沾一下水,然后倒進滾筒里,再加入面粉,用笊籬不停地翻滾筒內的元宵,時不時彎下身子仔細查看元宵的干濕程度。
“這是第二遍晃元宵,晃完后全部取出,再晃第三遍。要不停地翻才不會發(fā)黏,每個步驟都不能少。”趙秀中說,做一筒元宵共需要十三分鐘。
今年68歲的趙秀中家住經濟區(qū)張氏街道店子村,之前村里家家戶戶晃元宵,是遠近聞名的“元宵村”,趙秀中是村里晃元宵的第一人。“我和元宵打交道已有39年了。”趙秀中說,他之前在村里開了個小商店,銷售煙酒糖茶等。1982年,他從一個親戚那里學了晃元宵的手藝,之后村里家家戶戶都逐漸做起了元宵生意。趙秀中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傳承自己手藝的是二女兒趙靜。
餡料一直堅持自己制作,面也是用石碾磨
元宵是季節(jié)性食品,主要是進入農歷臘月之后開始銷售,正月十五之前的半個月是最忙的時候,但是準備時間卻需要兩三個月。先是制作元宵餡料。“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自己采購黑芝麻、青絲、紅絲、玫瑰醬、砂糖、糯米等原料。然后用打磨機一一將原料磨成粉,按比例調成各種餡料。”趙秀中說,現(xiàn)在很多工序都可以用機械代替了,但是這么多年,很多客戶還是喜歡吃他手工做的餡料,他也就一直堅持做了這么多年。餡料做好之后,還要磨面。選用黏糯米,用水浸泡24小時之后用石碾磨,這樣磨出來的面才有米香味。
隨著銷量的不斷增加,不少人也建議他改為用機器制餡和磨面,這樣省時省力。“我之前也聽了朋友的建議,改用機器。產量是上去了,可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機器制作出來的餡硬,面也不黏,做出來的元宵入口不易化,與手工做的口感完全不同。”趙秀中笑道,力氣活如果省了力,那結果肯定會不一樣。所以這么多年來,他的元宵一直堅持手工制作。
往年四處賣元宵,這個春節(jié)終于能陪家人了
以前,他一直經營的是元宵攤位,近幾年才從親戚手中接手了這家王記元宵店。每年臘月,當家家戶戶都在忙年時,趙秀中和家人則在忙著趕制元宵。進入正月,當家家戶戶都走親訪友串門拜年時,趙秀中還在忙著趕制、銷售元宵。為了增加銷路,以前每逢春節(jié),趙秀中就帶上篩子和元宵餡趕往其他城市,曾去過東營、煙臺等地,還有一次包了一輛大車趕往北京制售元宵。“之前沒有在家過過春節(jié),只有等到正月十五之后,我才回家和家人吃頓團圓飯。”趙秀中笑著說,他的家人都習慣了在忙碌中過春節(jié)。
后來,女兒出嫁,兒子結婚,趙秀中年齡也大了。前些年忙的時候,他會請一些師傅幫忙趕制元宵,每年過年就是和這些師傅一起趕制完元宵之后吃頓飯。“直到2020年遇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年后不能營業(yè),加上年齡增大、老伴身體不舒服等原因,我就慢慢地把元宵生意交給了二女兒。”趙秀中說,2021年春節(jié),他第一次與兒孫一起過,雖然感覺很幸福,但還是會掛念著店里的生意。
手把手教會了二女兒希望能把手藝傳承下去
近年來,湯圓越來越受到北方人的喜歡,不少市民元宵節(jié)吃湯圓。趙秀中說,湯圓與元宵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無論是制作方法、餡料選擇,還是烹飪方法和儲藏方式等,都不同。尤其是元宵冷凍后易開裂,所以保質期比較短。盡管如此,仍有很多老顧客在支持著他。“上世紀80年代,元宵每斤八毛五,那時還是用糧票換,后來慢慢漲到每斤3.5元、5元、7元,到今年的每斤8元。”趙秀中說,這么多年來,不少老顧客支持他,從高新區(qū)、坊子區(qū)等趕過來購買?,F(xiàn)在每天早上6時30分左右開門營業(yè),晚7時才休息,每天能銷售一千多斤元宵,銷量還在持續(xù)增長中。
趙秀中的兒女都有各自的工作,不過二女兒趙靜相對比較清閑,所以他便把這門手藝手把手地教給了二女兒。從十多年前開始,趙靜便跟著他一起出攤,不論是制作餡料還是晃元宵,趙秀中都會在趙靜身邊指導。他希望女兒能將這門老手藝傳承下去。“以前村里家家戶戶晃元宵,現(xiàn)在就剩一兩家了,這是個體力活,利潤也越來越少,所以干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趙秀中說,他晃了近40年的元宵,不想就這樣把這門手藝放下,所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他會一直陪伴女兒將傳統(tǒng)元宵制作下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靜/文
責任編輯:沙莎